党建引领守初心 学思践悟育栋梁:教师教育学院本科生小学教育第二党支部

教师教育学院本科生小学教育第二党支部创新探索“党建+”工作模式,深化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努力将基层党组织打造为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的引擎,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一、铸魂育人强根基:构建位一体思想引领体系

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小学卓越全科教师培养目标,打造“专家导学-党员自学-实践促学-支部共学”的四位一体理论学习体系‌。

专家导学邀请朱月龙教授等名师开展专题讲座‌深耕理论沃土党员领学开展经典共读”,将《写给青少年的党史》融入日常学习,全年开展专题学习38次,撰写学习心得500余篇,实现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体系化、长效化实践促学,开展“晨说金句”“夜说习语”等活动,引导党员在学习生活中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紧密结合,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实践中绽放出绚丽光彩;支部共学,与教务处党支部、影视系教工党支部携手共建,促进支部提升理论水平

‌二、强基固本筑堡垒: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规范党员发展流程,严把“入口关”,确保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严谨、材料完备、质量过硬;严肃组织生活制度,严格遵循“团结-批评-团结”方针,常态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强化预备党员过程管理,每学期召开一次预备党员考察汇报会;规范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提升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强化支委履职尽责,确保高效运转;强化支委履职尽责,明确支委成员的职责分工,加强对支委成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支委能够高效运转,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激发组织活力,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做好“传帮带”,推行“1+1”党员结对帮扶模式,激发党组织的活力,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注重仪式教育,举行政治生日、毕业生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增强党员的归属感与使命感。

‌三、实践砺能显担当:打造师范特色服务矩阵

在社会实践中,依托学院“荧光共同体成长计划”公益托管社会实践活动品牌项目,我支部多名党员利用假期开展公益托管服务,组建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助力“双减”政策落地,锤炼师范技能,事迹被中国青年报、河北青年报等30余家社会媒体报道;走进融创小学等9所小学开展课后服务活动,惠及3000余名小学生,将专业学习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组织党员开展“弘扬教育家精神”系列研学活动,赴西柏坡、抗大、塔元庄等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实践,真正在研学实践中练本领、长才干!在实习见习中,支部党员勇挑重担,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参与班级管理、开展教育调研,展现出了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师德师风,3名党员奔赴新疆支教,4人获实习标兵,12人获优秀实习生,3人获优秀共青团员;在校园建设中,开展宿舍噪声监管,支部党员争做文明秩序“守护者”,组织党员开展义务劳动,争做美丽校园“建设者”。

‌四、品牌创优树标杆:形成可复制党建范式

推行党员成长“五个一”工程:每月向党组织反映一条党内外群众意见,累计收集群众意见百余条;每月帮助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累计对接入党积极分子35名,形成200余份对接心得;每学期联系一间宿舍,累计对接宿舍62间,对接对象涵盖2022级至2024级三个年级学生;每学期阅读一本党的理论书籍,累计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毛泽东选集》《红星照耀中国》及《为什么是中国》等19本经典著作,共撰写了400余篇条理清晰、见解独到的学习笔记以及100篇情感真挚、感悟深刻的阅读心得;每个月完成一次志愿活动,具体涵盖社区服务、环保公益、文化传承、朋辈赋能等多个领域,充分彰显支部党员的责任感。支部党员通过具体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发挥支部党员带动引领作用,形成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党建工作范式。

五、先锋领航做示范:打造师范生成长样板间

支部主动占领网络宣传教育阵地,开展网络党建过去一年,支部通过公众号平台,发布支部活动和党员先锋事迹50余篇,形成良好的凝练成果树立典型引领示范的效果。支部40名学生党员中,21人荣获校级优秀共青团员,9人获评院级优秀共青团员,4人被评为校级优秀共青团干部,2人摘得省级三好学生称号,19人荣获校级三好学生,15人获评院级三好学生,6人获得省级优秀毕业生,6人获得校级优秀毕业生。支部党员以自身行动引领全体师生自觉对照,查找差距,将学与做相结合,将知与行相统一,进一步激发涵养师德的内生动力。

作为新时代师范生党员培养的前沿阵地,教师教育学院本科生小学教育第二党支部将持续深化“党建+师范”特色模式,以“强师报国”的使命担当,不断为锻造“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基层卓越教师贡献先锋力量,努力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征程中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供稿:教师教育学院、党委组织部
发布日期:2025-10-16
版权所有  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