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引领学生成长 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音乐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

音乐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主要由音乐学专业本科生党员和音乐专业音乐教育方向研究生党员组成。支部现有党员18名,其中本科生党员4名,研究生党员13名,教师党员1名。支部自2021年1月按照专业纵向设置以来,始终坚持立足音乐学专业特色,以党建引领学生成长,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推动支部党建工作与学生成长成才,音乐美育与理想信念,职业选择与国家所需紧密结合,以大格局、大情怀、大场域并结合音乐教育专业特点探索出一条党建与专业融合的新路径。

一、铸牢信仰之基:红色舞台演绎课堂与红色音乐研学课堂双向贯通

如何运用红色音乐资源贯通“台上”和“台下”两个学习场域,打造贴近音乐教育专业实际、具有鲜活时代特色的理论学习新模式,是音乐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着力破解的核心问题。支部以红色音乐演出为载体,将支部小课堂与党史大课堂深度融合,支部党员积极参演原创民族歌剧《真理之歌》《辉耀苍穹——歌声里的中国共产党精神》,以及河北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文艺晚会,并联合学生党支部举办“红色乐章·青春领航”主题音乐会。通过台上演绎红色经典旋律,引导学生党员从对红色曲目或剧目的“情感共鸣”走向对剧目背后展现的党的宗旨和党员理想信念的“思想认同”;精心编辑融合支部党员专业特点的党支部理论学习材料共56期,并通过支部书记情境式讲述和支部党员互动式研讨,深入挖掘红色歌曲背后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引导支部党员将从这些红色剧目演出过程汲取的精神力量内化为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助力学院学风建设、学院文化建设的行动自觉,彰显理论学习的鲜活成效。

二、践行使命担当:以行走的实践课堂打造具有支部专业特点的“思政大课堂”,于红色场域引导学生党员践行使命担当

如何贯通“校内”和“校外”,打破传统课堂边界,依托纪念馆、革命遗迹等红色资源开展“行走的实践课堂”来打造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场域?围绕助推支部党建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音乐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先后组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赴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石家庄解放纪念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革命歌曲纪念馆等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沉浸式研学与情景式党课,并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通过组织党员走进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进一步认识我们党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的辉煌成就;围绕河北省阜平县、易县如何依托红色资源推进乡村振兴开展“寻访新时代的山乡巨变”主题社会实践,先后深入8个乡镇10处红色革命根据地旧址、14个村落及2个产业基地,开展6次交流座谈,调研当地依托“红绿资源”推进乡村振兴、以音乐艺术带动文化振兴促进和美乡村建设路径,党支部以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实践课堂新场景引领学生党员实地感悟我们党在新时代带领人民迎来伟大变革的伟大历程,引领支部党员深刻领悟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在红色历史遗迹和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场景中坚定“不忘初心跟党走,青春建功新时代”的信心和决心。

三、巩固支部之基:以成长手册建构党员组织发展规范化过程化记录

党支部为每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分别建立《成长手册》,构建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考核体系,从承担支部工作、助推学风建设、服务校园美育、理论学习情况等13个维度记录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表现,同时梳理党员应知应会基本理论并融入党支部理论学习,每学期定期开展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测试并将测试成绩作为党员民主评议、组织发展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一机制,支部党员的宗旨意识与身份意识显著增强,在服务同学、解决学风问题中主动作为,以实际行动彰显支部凝聚力与战斗力。

在上述理念的引领下,支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彰显。2024年以来,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先后有8人获得推免研究生资格,占学院推免研究生人数的30%;2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占学院获得国家奖学金人数的50%;1人获得真知奖学金,为学院唯一获得该项奖学金的学生。此外,支部党员在科创立项中也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获得河北省大学生“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二等奖;“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二等奖;河北师范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创新创业竞赛获得三等奖。支部18名党员全部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

展望未来,支部将继续立足党建与音乐美育深度融合,以党建工作的新成效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谱写党建与专业同频共振的崭新篇章。


供稿:音乐学院、党委组织部
发布日期:2025-09-11
版权所有  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