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锚定方向 锐意进取 努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情况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现有党员315名,其中在职教工党员89名,学生党员171名,退休教工党员55名。下设12个支部,其中在职教工支部6个,学生党支部3个,退休教工支部3个。除行政支部外,其他5个在职教工支部均按“双带头人”要求选配支部书记,5名书记均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为促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学生党支部书记全部由优秀党务或学工队伍教师担任,支部横跨本、硕、博进行构建,利于支部的长期延续、持续建设与发展。

二、创建思路

作为全国重点马院,在前期工作中,学院党委始终将全国第三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的打造、申报,立足重点马院平台基础之上。对标重点马院的党建要求,注重用高标准、高水平进行党建工作的顶层设计与谋划。

学院党委聚焦主业、提炼总结,形成以“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核心理念,以党建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七进”为重要举措,即

1.进课堂,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2.进课程,构建思政育人新格局

3.进头脑,丰富学习形式实现入脑入心

4.进科研,推动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5.进宣讲,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

6.进培训,促进理论成果广普及

7.进社会服务,以联学共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将党的政治核心作用贯彻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与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统一部署、统筹推进、同步考核的工作思路。

三、工作成效

马院姓马,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建工作更要把握政治方向,牢牢抓住意识形态主动权;更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事业发展相融合共促进;更要在服务打造高水平思政课教学、高效能科研产出、高质量人才培养、多领域理论宣讲与全方位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实事见效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使党建与重点马院建设相辉映

1.通过坚持党管人才,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严把教材政治关,强化课堂阵地管理,深入推进实践教学创新,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效等举措实现党建进课堂,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

2.通过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系列课程,并加强以其为核心的课程群建设,实现党建进课程,构建思政育人新格局。

3.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召开二十大精神推进会;积极拓展网络思政育人空间等实现党建进头脑,创新形式实现入脑入心。

4.通过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搭建高层次研究平台;打造科研团队,扶持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推动各类课题的论证与申报工作等实现党建进科研,推动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5.通过成立并组织师生党史宣讲团、学生“红砖”宣讲团,深入高等院校、党政机关、社区村镇宣讲二十大精神、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多名师生在省市广播电视台参与理论宣讲类活动或接受采访,实现党建进宣讲,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

6.通过办好“马克思主义大讲堂”、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开展专题实践研修活动,实现进培训,促使理论成果共普惠。

7.通过“联创先进基层党组织、联抓党员党史学习教育、联合开展主题党日、联谊丰富党团活动、联结服务社会公益、联手帮扶乡村振兴、联兴共谋高质量发展”等系列活动,实现党建进社会服务,广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二)统筹部署谋划,打造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集群效应

1.凝心聚力,党建统领学院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19年,学院获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省内唯一)。2020年,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顺利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新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全国第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等级,位列全国前10%—20%

2.铸魂育人,思政课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院朱月龙教授荣获全国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奖励基金一等奖(全国仅7人)。张骥教授家庭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教育世家,教育部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安巧珍教授工作室获评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河北省突贡专家王玉平教授主编的《党章悦读》被中组部列为全国党课教材。安巧珍、王涛分别获全国首届思政课教学展示一等奖、二等奖。许立新、韩小敬获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王涛被评为河北省“千名好支书”、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

3.强本固基,优质理论成果丰硕。2018年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其中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等重点项目3项,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特别委托项目1项,后期资助项目1项,一般项目10项,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4项;省部级课题项目47项;在《哲学研究》等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在《人民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30余部学术著作;获省级科研成果奖18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1项。

4.凝聚共识,宣讲成效突出。十九大后,学院成立并组建师生宣讲团、“红砖”宣讲团为高等院校、党政机关、科研机构、国有企业、社会团体宣讲十九大精神120余场,受益人数15000余人,赢得了社会高度评价。张广兴、安巧珍、杨辉、李海新等教授受邀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作宣讲报告100余场次,被河北新闻联播、河北日报等予以报道。

5.开拓进取,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017年学院党委组织启动了“马克思主义大讲堂”,定期邀请全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国外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领域专家进行授课,邀请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做客宣讲。截至目前,大讲堂已举行70余期,共计3万余人次参加。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研究工程首席专家顾海良先生、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王炳林教授、省委书记王东峰等陆续做客马克思主义大讲堂。

6.回应关切,发挥智库作用提升治理效能。为中央领导和中央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申文杰教授承担的省委宣传部委托课题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调研报告》被中宣部内部刊物《决策参考》采用,并呈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同志参阅;张继良教授团队的调研报告《地方人大代表履职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获全国人大法工委原副主任张春生肯定性批示。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
发布日期:2023-08-25
版权所有  河北师范大学